
1對1定制服務,PC端+手機端+小程序多端應用
設計師該如何正確認知自己的價值
2016年05月16日瀏覽:
如何作出一個正確的設計方向?
給父母、朋友、戀人準備禮物時,我們通常會準備不一樣的符合對象需求的驚喜。我們往往會站在對方的生活場景中去思考我們的禮物是否合適,進行最終選擇。可在設計中,設計師很容易把自身對設計的喜好帶入作品中,而忘記設計的使用者、最終的消費者,一直沉迷在自己的審美和品味世界當中。
以下為大家簡要概述我們靈鹿設計團隊在項目前期進行的一種設計思考方法——“用戶模型”,用戶模型是虛構出的一個用戶用來代表一個用戶群。常用在產(chǎn)品設計和交互設計的前期思考過程中。一個persona可以比任何一個真實的個體都更有代表性。一個代表典型用戶的persona的資料有性別、年紀、收入、地域、情感、所有瀏覽過的URL、以及這些URL包含的內(nèi)容、關鍵詞等等。一個產(chǎn)品通常會設計3-5個用戶模型代表所有的用戶群體。
創(chuàng)建用戶模型的目的
盡可能減少主觀臆測,理解用戶到底真正需要什么,從而知道如何更好為不同類型用戶服務。創(chuàng)建用戶模型的前提是梳理用戶細分群體,基于每個細分群體,創(chuàng)建一個最具代表性的用戶模型。
創(chuàng)建用戶模型5步曲
1. Finding the users 發(fā)現(xiàn)用戶
目標:對于品牌和產(chǎn)品, 誰是用戶?有多少?
使用方法: 數(shù)據(jù)資料分析
輸入物: 大致描繪出目標人群。
2. Finding patterns發(fā)現(xiàn)共同模式
目標:用戶之間的差異都有什么?是否抓住重要的標簽?
是否有更多的用戶群?是否同等重要?
使用方法:分門別類。
輸出物:分類描述。
3. Constructing personas構造虛構角色
目標:基本信息(姓名、性別、照片)。心理(外向、內(nèi)向)。
背景(職業(yè))。對待技術的情緒與態(tài)度,其他需要了解的方面。個人特質(zhì)等。
使用方法:分門別類。
輸出物:類別描述。
4. Defining situations定義場景
目標:這種persona的需求適應哪種場景?什么時間在什么地點發(fā)生?
使用方法:尋找適合的場景。
輸出物:需求和場景的分類。
5. Creating scenarios創(chuàng)建劇情
目標:在設定的場景中,既定的目標下,當persona使用品牌的技術的時候會發(fā)生什么?
使用方法:敘述式劇情,使用persona描述和場景形成劇情。
輸出物:劇情、用戶案例、需求規(guī)格說明
小結
用戶模型的建立過程其實也是一種思考方式。我們在驗證或設計某項功能(或交互或視覺)
時,我們需要思考:誰?在什么情景下?做什么事情?以更好的減少我們的主觀臆測,
以此讓設計更加符合邏輯,更加準確有效。